胸椎手术入路怎样选?
手把手教给你
一、胸椎前路手术
脊柱外科的前路手术较后侧入路开展的较晚,广大骨科医生对此入路的掌握程度也不如后侧入路。在这个领域,很多开拓者认为,脊柱结核必须通过前路减压,因为后侧入路的椎板减压不但不能解除来自脊髓前方的压迫,而且还进一步破坏了原本正常的后柱结构的稳定性,导致后凸畸形的发生。年中国香港的Hodgson实施了肩胛下高位经胸腔胸椎前路手术,前入路的成功实施经验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可和推广,至今仍是胸椎前路手术的经典入路。当病变造成的主要是前方椎体的破坏、脊柱的后凸以及脊髓的受压——病变来自于脊髓的前方时,才有使用前入路的指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入路有产生严重后果的高度风险,只有经验丰富的脊柱外科医生方可实施,必须熟悉相关解剖和认真对待每一步操作。胸椎肿瘤造成前方椎体的破坏、脊柱的后凸以及脊髓的受压
适应症
胸椎骨折伴硬脊膜前侧的骨折块和椎间盘的压迫;胸椎间盘突出症;胸椎结核病灶清除及重建;胸椎肿瘤切除重建;脊柱侧凸胸弯前路松解。
手术操作
全麻,提前告知麻醉师需插双腔管,便于术中单肺通气。取右侧卧位或患侧在上,该侧上肢上抬,置于搁手板上。对侧腋部垫以薄枕,避免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受压。可将手术床反V形折弯以增加显露。在病椎椎体的相应肋骨表面做切口,如多个椎体受累,则选择以显露椎体平面的上位肋骨。切口起始于竖脊肌外缘,沿肋骨方向向前至腋前线。体位和切口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然后逐层切开肌肉,显露需切除的肋骨,骨膜下剥离分离肋骨。避免损伤位于肋骨下缘的肋间神经和肋间动静脉。显露分离肋骨
从肋横关节和肋椎关节处做关节离断,切除肋骨,留作植骨材料用。切开壁层胸膜后,随着空气进入胸腔,随着负压消失肺脏自行塌陷,用开胸器(胸撑)将肋骨撑开,扩大显露胸腔内的手术野,盐水湿纱布覆盖肺脏后用大S拉钩向中线牵开。辨识并确认椎间盘和相应椎体的节段血管,椎间盘通常外观更白更突起,而节段血管则横行于两侧突起的椎间盘之间构成的椎体中部,分离、结扎并切断涉及手术区域椎体的节段血管。内用骨膜剥离器小心地剥离椎体骨膜,显露椎体的外侧和前侧。显露足够的节段血管和椎间隙后,即可根据手术要求在此部位进行手术,如胸椎间盘切除术,胸椎前路松解术,椎体切除术,前路支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显露椎体和表面的节段血管
手术完毕时,冲洗时检查肺脏有无破损,如果有明显冒泡现象则需缝合破口。充分止血后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第6~8肋间插闭式胸腔引流管引流。先将双七号线和PDS线留置于相邻肋骨上下,肋骨闭合器将切口上下肋骨闭合靠拢后再打结。单肺通气结束,麻醉师鼓肺,完全缝合胸壁肌肉和软组织。胸腔引流管视引流量在术后24~72小时拔除。相关案例:男性,65岁,T5结核。
胸椎骨折伴硬脊膜前侧的骨折块和椎间盘的压迫;胸椎间盘突出症;胸椎结核病灶清除及重建;胸椎肿瘤切除重建;脊柱侧凸胸弯前路松解。
二、经胸腔镜胸椎前路手术
年左右,心胸外科医生开展了胸腔镜下手术(VATS),最初胸腔镜用于肺部病变的活检,肺尖部肺大疱的结扎,脓胸血胸的引流。随后VATS的作用和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德国医生DanielRosenthal及其同事以及美国医生MichaelMack、JohnRegan等分别单独开展了胸腔镜用于脊柱疾病的尝试。最初,胸腔镜仅用于椎体的活检、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的前路松解、经胸微创椎间盘摘除。现在胸腔镜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扩展,可以用于椎体切除、椎体内固定、肿瘤切除等。
适应症和禁忌证
经胸腔镜胸椎前路手术的适应证包括胸椎椎体的活检、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的前路松解、经胸微创椎间盘摘除术、胸椎体切除和前路内固定术。经胸腔镜胸椎前路手术的禁忌证包括肺功能不全,无法耐受单肺通气;严重或者急性的呼吸功能不全;正压通气时气道压增高;胸膜粘连;脓胸;年龄过小,低于4~5岁,无法完成双腔管插管。
手术操作
全麻,提前告知麻醉师需插双腔管,便于术中单肺通气。取侧卧位,患侧或者凸侧在上,下方垫腰枕,手臂和肩关节外展,便于套管置入腋部。
确认肩胛骨、第十二肋和髂嵴最高点,并用记号笔标出。根据病变范围和融合节段选择3~4个手术通道,第一个通道通常位于腋后线第六或者第七肋间隙。用刀切开皮肤以便插入套管,用电刀切开皮下组织、肋间肌,到达胸腔。切口位于肋骨上缘,以避免损伤肋间神经血管。彻底仔细止血,因为持续出血会污染镜面,影响术中镜下视野。置入直径10mm的套管,然后通过套管插入10mm的30°内镜,用0°和30°镜子直视观察椎间隙。
置入胸腔镜后,先看到萎缩塌陷的肺脏,上胸椎可以很好地显露,为了经胸腔镜胸椎前路手术的适应证包括胸椎椎体的活检、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的前路松解、经胸微创椎间盘摘除术、胸椎体切除和前路内固定术。经胸腔镜胸椎前路手术的禁忌证包括肺功能不全,无法耐受单肺通气;严重或者急性的呼吸功能不全;正压通气时气道压增高;胸膜粘连;脓胸;年龄过小,低于4~5岁,无法完成双腔管插管。
显示下胸椎可以使用扇形拉钩将膈肌牵拉至T9以下。在胸腔镜监视下分别在头侧和尾侧继续做其他通道。
确认脊柱的解剖位置,选择进行纤维环切开和椎间盘切除的节段。直视下用钝性器械触碰肋骨借此定位,为验证定位的准确性,可在椎间隙插入定位针并进行术中透视。切开胸膜显露椎体,此过程与传统开胸手术的胸膜切开类似,沿椎体表面纵行切开壁层胸膜。隆起处为椎间盘,凹陷处为椎体中央,节段血管横行于其间。使用双极电凝止血或缝合节段血管后离断,使用与开放手术下类似的技术切除椎间盘和终板。用骨膜剥离器在椎体终板和椎体软骨下骨板间剥离,使椎间盘脱离椎体,用咬骨钳、刮匙和骨膜剥离器完全去除纤维环、髓核和上下软骨终板。然后在椎体间隙内填塞吸收性明胶海绵止血。以上方法显露足够的节段后,即可根据手术要求在此部位进行手术。
观察胸腔内无异常出血,充分止血冲洗后,胸腔引流管从最靠后下方的套管引出,视引流量在术后24~72小时拔除。
经胸腔镜胸椎前路手术的优缺点
优点:
开胸手术需切除肋骨,撑开胸廓,而VATS切口小,引流物少,较少发生呼吸道并发症,很少影响肩胛骨功能。
切口小,接近闭合手术,出血量也少,减少了潜在的感染风险。
术后疼痛可减轻,促进恢复,减少肺功能损害。
从美容角度看,内镜手术切口小,仅3~4个1~2cm切口,远小于开胸手术的切口。
胸腔镜可全面、直观、无障碍地显露脊髓前面,使对其进行松解、减压、重建成为可能。
缺点:
患有严重的胸膜粘连(多数由于之前的开胸手术、血胸、结核等造成)或者严重肺脏疾病(慢阻肺、肺实质病变如硅沉着病等)不能接受此手术。
胸腔镜下手术无法达到脊柱后柱及对侧椎弓根。
专业设备要求高,费用昂贵。
技术难度大,需要长期细心和耐心的准备工作,以及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才能掌握镜下操作技术。
三、胸椎后路手术
通过后正中切口的后侧入路可以显露全部胸椎的后部结构,包括棘突、椎板和小关节突的显露,还可以通过部分椎板或者全椎板的切除来探查椎管和减压。这一入路也是最直接,大家最为熟悉的手术入路。在大多数情况下,手术入路的选择取决于病变的部位,病变位于前方者,通常很少选择这一入路。
适应症
胸椎椎板减压术;胸椎椎管探查术;胸椎活检术;胸椎后路松解和内固定。
手术操作
全麻后取俯卧位,切口以病变为中心,上下各两个棘突为标志,做背部后正中切口(图77-3-1)。用电刀切开浅筋膜、腰背筋膜直至棘突尖。用骨膜剥离器从远端向近端做骨膜下剥离骶棘肌,电刀紧贴骨膜分离,避免进入肌肉出血,向外牵开显露至关节突关节外侧。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显露需要的全部节段,填塞显影纱布止血。同法显露对策,后部棘突椎板、关节突等结构显露满意后,术中透视定位。完成全部手术后,留置负压吸引,逐层关闭切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