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脊柱侧弯矫正手术发展的这40年

60年代初,美国医生Harrington发明了哈氏棒用于治疗小儿麻痹症导致的脊柱侧弯,此后逐渐应用到了脊柱侧弯的手术矫正。

70年代中,墨西哥医生Luque发明了鲁氏棒和钢丝矫正技术,将哈氏棒的二点固定发展为多点固定,提高了矫正效果。

80年代初,医院吴之康教授师从Harrington和Luque教授并于年在北京医院开展了国内最早的脊柱侧弯矫正手术。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脊柱侧弯的预防和治疗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重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脊柱侧弯矫正手术。

现状:各地医疗水平层次不齐

有的患者说:本地医生告诉我说不要紧,所以我就没好好重视,现在后悔的要死……

有的患者说:医院医生来说,这手术太难了……

也有的患者说:正骨、按摩后,反而加重病情了……

各种各样的心声,其实也反应出现阶段脊柱侧弯治疗的一个现状:各地医疗水平的层次不齐,导致不少患者在求医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走了不少弯路。

其次,由于早年技术的限制,不少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术后病情复发严重,需要重新做翻修手术,这也大大提高了治疗难度。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案例:

01

案例一

早年做过一次手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并没有永久解决问题,近几年她的后凸逐年加重,行走也越来越困难。在北大一院成功翻修。

02

案例二

20年前在外院做过矫正手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先后做了三次手术,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还改变了原有的解剖结构,这次手术增加了许多的难度。

03

案例三

由于小时候的手术并没有带来满意效果,现在只能做翻修,在腰椎做了截骨,把上身摆正。

回顾:术前牵引日益成熟

外力牵引

最早的牵引比较简单:一种是用一条带子兜住患者的下颌,向上牵引;另一种是让患者躺在床上,绑住腋下和骨盆的位置,上下拉动做牵引。这两种方式牵引的力量和时间都很有限,对脊柱产生的作用不明显,现在已经不怎么使用了。

头环重力牵引

在患者的脑袋(颅骨)上打6~8颗骨钉,将一个金属环罩在脑袋外和颅骨固定在一起,这个头环上吊着几条线,通过向上拉伸头部来牵引脊柱。这种方式牵引力量有限,最多承受7~10公斤的重量,患者变换姿势的时候不能牵引,以免脊柱会有回缩,疗效就会打折扣。

股骨牵引

患者需要躺在床上,在大腿骨(股骨)上打骨钉,再挂上秤砣或沙袋往下拽着股骨,达到“抻”脊柱的目的。大腿骨能承受的牵引力量很大,但最大的弊端是开始做股骨牵引后患者只能卧床,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舒适度很差,还容易长褥疮。

头盆环牵引

是现在最常用的的牵引方法,它是在头上装一个环,骨盆装半个环,两个环之间有4根能够伸缩的连接杆,通过调整杆的长度,将脊柱抻直。头盆环牵引装上后可以做到24小时牵引,并且不影响患者下肢活动,牵引的力量也足够大,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经过手术治疗较成功的案例:

01

头盆环牵引案例一

年龄越小,牵引效果越好,这是16岁牵引三周的效果,增加15厘米。

02

头盆环牵引案例二

牵引一个月,增高15CM,身高突破CM后,直奔CM。

最重要的是,当医生不确定患者是否可以通过手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时,头盆环牵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预期治疗效果。最后,头盆环牵引可以帮助降低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减轻对心脏和肺部的压迫,使患者的肺活量恢复到可以手术的程度再手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03

头盆环保护案例一

头盆环牵引对颅底凹陷也非常有效,牵引后颈椎逐渐从颅骨中退出来,复查肺功能也增加40%,四肢无力症状也明显的缓解,最重要的是,手术难度大大降低。

04

头盆环保护案例二

头盆环治疗寰枢椎脱位,可以带架翻身手术,避免术中神经症状加重。

发展:矫正术式多样化,

治疗更具人性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不同脊柱侧弯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为患者量身定制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脊柱侧弯矫正手术的术式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与精细化。目前常见的有矫正融合手术、半椎体切除、生长棒技术和微创导航技术。

矫正融合手术,就是在体内放入金属的钉棒支架,将完全的脊柱拉直并维持,相当于放在体内的金属支架。同时在脊柱背侧放置颗粒骨将脊柱固定住,就像电焊一样把脊柱焊住。

半椎体切除主要针对先天脊柱侧弯患者,切除异常的椎体,用棒钉固定。2-3年后再把棒钉取出来就完成治疗了。

生长棒技术针对10岁以前的孩子,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延长,就可以为孩子争取到宝贵的生产时间,在孩子12岁以后再接受最终的矫正融合手术,这样可以大大改善疗效。

(生长棒技术矫正)

微创导航是近几年实现的一项突破性技术,结合手术技术上的创新,只需三个5厘米的切口就能完成以前需要40厘米切口才能完成的手术,适合于90度以内的后天性脊柱侧弯。

(微创导航技术住院10-12天,术后3天下地,7天出院,1个月上学)

多样化治疗技术的诞生,让医患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更多的针对性与选择性,让治疗更具人性化。

惊喜:多学科联合,创造更多可能性

脊柱侧弯矫正手术中患者都会需要麻醉,但是由于一些侧弯患者心肺功能很差,一旦麻醉这关过不了,后续手术治疗根本无法进行,矫正医生的水平再高,也只能一声叹息。

我们来看两个例子,患者由于脊髓空洞症引起的脊柱侧弯,肺功能很差,麻醉存在巨大风险。但近两年,北大一院在麻醉上越来越熟练,即使肺功能很差,也可以做到术后立刻拔管,不需要住监护室,简化了流程,加快了恢复速度,也节省了费用。

另一例患者术前已经接近呼吸衰竭,肺活量只有常人的30%,术前已经有频死感,虚弱的经常一身虚汗,只要麻醉不过关,手术根本无法开展。在北大一院成功麻醉后顺利实施手术,患者术后一天,状态非常好。

·后记·

脊柱侧弯矫正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患者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医生也创造了更多的奇迹。相信下一个10年、20年,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会有更多的奇迹被创造,所有的脊柱侧弯患者都能被温柔以待。

最后,我还想要提醒大家,健康人生离不开日常防护,请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wulx.com/jhhf/50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