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掇英东方早报董健全脊柱肿瘤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25/4316559.html

在人们的印象里,肿瘤如果长在脊柱或已经转移到脊柱,那就已经无力回天了,只能姑息治疗,坐等瘫痪发生。然而,医院骨科主任董健教授偏偏不信这个邪,不断挑战医学的极限。他是国际国内少数能开展全脊椎肿瘤切除手术的医生之一。

董健认为,80%~8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经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或明显缓解。身体周刊记者高剑平图   

上世纪60年代出生,医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脊柱恶性肿瘤手术是当今外科最有风险和挑战的手术,由于其特殊的解剖部位一度被认为是肿瘤完整切除的“手术禁区”。在人们的印象里,肿瘤如果长在脊柱或已经转移到脊柱,那就已经无力回天了,只能姑息治疗,坐等瘫痪发生。

  然而,医院骨科主任董健教授偏偏不信这个邪,不断挑战医学的极限。他是国际国内少数能开展全脊椎肿瘤切除手术的医生之一。在熟练完成了单节段、两节段脊柱肿瘤全脊椎切除术后,他在国内又率先完成了复发的3个节段、4个节段脊柱肿瘤全脊椎切除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在学术会议上报道时多次引起全场的震撼。

  “全脊椎肿瘤切除手术,是脊柱外科皇冠上的明珠,体现了脊柱外科的所有技术,一般需要胸外科、心外科、血管外科多学科的合作,显示了很高的综合实力。”董健骄傲地说,“中山骨科可以独立完成。”

脊柱肿瘤成顽疾

  每年美国大约万人被诊断为肿瘤。其中,大约60万有骨转移,大多数发生在脊柱。在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庞大,脊柱肿瘤的病人数会更多。因为脊柱肿瘤的位置特殊,脊柱恶性肿瘤的全切手术风险极大。董健教授拿着脊柱模型解释说,“脊柱前方是大血管,包括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术中稍有不慎导致大出血患者就会死在手术台上;脊柱的后方是脊髓神经,如果术中不慎触碰加重压迫就会导致瘫痪,所以脊柱肿瘤手术一直以来被称为骨科最后一个有待攻克的顽症。传统手术方法均需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且只能将肿瘤分块切除,容易造成肿瘤组织残留,容易复发。这里一向是肿瘤手术禁区,难以整块切除。”

  脊柱肿瘤一部分是原发性,大部分是转移性肿瘤。绝大部分患者,甚至包括许多医生也认为转移肿瘤都是终末期,已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时机,只能姑息性治疗。但现代医学观点认为晚期肿瘤并不是终末期肿瘤,许多转移性肿瘤的患者都很年轻,身强力壮,生存欲望强烈,一些医生的观念也在逐渐转变。医院曾由于结直肠癌伴发肝转移的手术综合治疗而获得过医学科技奖。

  而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患者,此时可能肿瘤的原发病灶已被控制或治愈,由于脊柱病灶没有得到及时、合适的治疗,最后脊柱肿瘤发展压迫脊髓造成患者的剧烈背痛、瘫痪、大小便失禁,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这些年轻病人,有些仅40余岁,外表上看完全像正常人,却因为肿瘤压迫脊髓神经而导致瘫痪在床上,生不如死,看着他们,身为脊柱外科医生的董健,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随着肿瘤治疗理念和技术的进展,肿瘤节段全脊椎整块切除逐渐成为治疗脊柱肿瘤最为彻底的手术方式。该手术将患病的脊椎在肿瘤外围整块完整切除,用钛合金棒和人工椎体替代支撑,重建稳定,能够避免肿瘤压迫脊髓导致的瘫痪以及缓解脊柱破坏、压迫神经带来的剧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对延长生存期,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但脊柱肿瘤全脊椎切除手术操作复杂、风险极高,因此在国际医院极少,全医院的几名脊柱外科医生可以开展这个手术。

  董健就是少数可以开展这个手术的医生之一。许多转移性肿瘤的患者经过及时的手术治疗,症状得到良好的控制。对于低中度原发性恶性肿瘤,手术效果尤其理想。目前医院骨科已有许多这样的病例在进行全脊椎肿瘤整块切除术后,恢复了正常生活,生存期已经超过5年。

  董健说,“国际上最初报道的是日本人进行的6例一个节段脊椎切除,要手术20小时左右,输血毫升。我们经过技术改良和器械改进,已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出血。目前单节段只需6个小时,输血毫升左右。”

  在手术时,脊髓和大血管的损伤是阻碍完全取出患有肿瘤脊椎块的绊脚石。为此,董健和他的手术团队自行研制了许多种脊髓神经和血管保护工具,利用这些工具,可以在手术时保护脊髓和血管不受损伤。这套自行研发的器械改进了手术的步骤,大大提高了脊椎全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已申请到多项国家专利。

  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在一节脊椎肿瘤切除的基础上,目前还在国内率先完成了3个节段、甚至4个节段的复发的脊柱肿瘤全脊椎整块切除术,病人效果很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复发的三节段肿瘤的手术已被国际著名脊柱外科杂志所报道。

突破手术禁区

  年,董健带领的团队成功运用经单一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技术,切除一例复发的累及三椎节胸腰段脊柱的巨大造釉细胞肿瘤。造釉细胞瘤生长在脊柱上十分罕见,国际上只有个案报道。

  28岁的蔡先生就诊时,背部剧烈疼痛,难以忍耐,只能平卧,不能坐起,小便已不能控制。核磁共振检查发现第11、12胸椎及第1腰椎有一巨大实质性肿瘤占位,骨质破坏明显,巨大肿瘤向后方凸入椎管,严重压迫脊髓。如不及时治疗则会造成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大小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然而,此肿瘤所在区域部位深、暴露困难,肿瘤前方有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后方有功能极为重要的脊髓。患者此前已接受过两次手术,这已是第二次复发,局部瘢痕组织粘连,使得原本已经极难的手术难上加难。术前董健与他的团队仔细研究后,制定下“三椎节经单一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的手术方案,通过背部单一的手术入路,避开脊髓,即可实现三椎节脊柱作为一个整体切除的特大型手术。虽然手术难度极大,但对于多次发生肿瘤局部复发的患者,该方案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手术当日,在麻醉师的配合下,以董健教授、周晓岗副主任医师、李熙雷副主任医师为核心的手术团队经过10多个小时的手术,细致暴露,将肿瘤与前方的大血管和后方的脊髓神经分离开来,顺利地将三个节段的脊柱肿瘤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切除下来。整个手术输血多毫升,过程流畅而精彩,令在场观摩的同行们赞不绝口。术后第二天,蔡先生下肢及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来探望他的亲友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刚接受过脊柱极大手术的病人。患者术后10天即顺利出院。

  去年8月份,董健又带领团队完成了四个节段的复发的脊柱肿瘤的全切手术,再次刷新了国际国内的纪录。这名51岁的患者曾因患有单个节段的胸椎骨巨细胞瘤,医院做了两次手术,由于肿瘤切除不彻底,第一次手术后半年复发,范围扩大成两个椎体,此后又接受了第二次手术;术后三个月检查时发现肿瘤再次复发,侵犯的范围达到四个椎体。

  患者经原手术医生介绍,慕名找到了董健医生。检查发现,肿瘤与胸主动脉粘连,与肺部粘连,稍有不慎就会伤到主动脉,手术对患者和医生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持续了17个小时的手术过程险象环生。董健在将四节脊椎肿瘤整体切除后,脊髓神经暴露在外,肺部随着呼吸运动起起伏伏,夹住了脊髓神经,患者随时都有可能瘫痪。怎么办?董健在手术台上冥思苦想,最后想出一个办法——用三块小金属挡板隔开肺与脊髓,这样手术继续,最后用11厘米的超长金属钛网替代切除的四椎体脊柱作为支撑。手术后,患者恢复很快,现在已经过了一年,没有复发,患者行走正常。

  董健说,“在骨科年会上讲到这个病例,台下的医生从来都没见过,感到匪夷所思。”董健带领的脊柱外科团队是中国开展经单一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团队之一,技术与国际同步,在国内外脊柱外科顶尖杂志发表多篇专业论著。

糖尿病、高血压都是吃出来的

采访当天,董健安排了四台手术,在手术间隙,他来不及脱下手术服就接受了采访。医院,董健带领的团队是出了名的辛苦,他也被科里人称为“铁人”,长达17小时的脊柱医院最长手术纪录。

  人们都说,脊柱肿瘤全切除手术是个“折寿的手术”,因为这种手术对医生的体力和精神都有非常大的压力,对医生的体力和技术是个巨大考验。但看着痛苦的病人,董健还是知难而上,接受挑战。他平均每天开三四台手术,有时一周12台手术,常常在手术室吃盒饭作为晚餐。他不管多晚,手术结束后一定再去病房看望当天手术的病人,了解恢复情况。有时病房已经熄灯了。下班时停车场上经常是他的一部车子孤零零还停在那里。同事们说董健教授不是最晚下班的医生也是最晚下班的医生之一。

  “所有的轮转医生都知道,我们组这里是最辛苦的。太太问我,为什么每天这么辛苦?我说,医者父母心,总要为病人着想。有时腰突症病人痛得要命,睡觉时人都躺不平。还遇到病人坐着睡的,很可怜。晚一天开刀,病人就多痛苦一天。”董健说,“我们收进病人基本都是三天内开刀,周一进来周三就手术了。”因为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宣教,董健的团队十年都没有碰到过医患纠纷,网上反馈好评几近%。

  董健对学生也是出了名的严厉,所谓“严师出高徒”,他的学生都是骨干,连续有5个研究生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他常常晚上手术结束后再与研究生谈课题。“招研究生时我就反复告知他们,让他们要有辛苦工作的思想准备。骨科因为技术进步快,学习压力本来就大,研究课题也复杂。我要求他们进来后不允许谈恋爱,以免影响学习;而已经谈恋爱的不允许分手,免得别人说考入名牌大学的博士后心思就活了。我宁可自己批评学生,希望他们能够尽快成长,也不想将来让别的医生批评。我觉得严厉对学生是有好处的,我不赞同所谓的快乐教育。我想,他们将来成熟以后能够理解我的苦心。”

  年已是正教授的董健,先后到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的国际顶尖脊柱外科学习访问,并与外国大牌医生同台手术。“当时很多人都说,你已经是正教授了,再出去镀金没意思了,每天乘地铁挤公交车多辛苦。但是我认为这不是镀金。我开玩笑地说,我早已镀过金了,我希望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我看了这么多著名医生的手术,将每个人的优点继承融合。”

  终日早出晚归,董健几乎没有时间与孩子交流,周末常常去外地讲课或者会诊手术,偶尔周末有空他就去陪儿子打网球,太太帮忙捡球,这也成为家人难得的相聚时光。平时,忙于工作的他很少在外面吃饭应酬,不吸烟、不喝酒,在饮食方面很注意。“记得一位著名的院士在讲座上说,病从口入。糖尿病、高血压这些慢性病都是吃出来的,所以我在饮食上非常注意。”

节选自9月13日《东方早报》身体周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wulx.com/jhhf/5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