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听到一些中老年人发出疑问:
“大夫,我膝盖痛,长骨刺了,吃什么药能消下去呢?”
“我关节上有骨刺,我该怎么办呢?还能锻炼吗?”
骨质增生,听起来就不像是什么好东西。
骨刺,听起来更渗人,仿佛有一个炸弹埋在肉里,随时会疼到爆炸。
这么多年,我们说的骨刺和骨质增生究竟是什么东西?
医院骨科医生手绘漫画,扒一扒背锅多年的骨刺。
怎么就骨质增生了?前几天,四医院骨科诊室里一前一后走进来两位病人。
陈先生,30岁,长年伏案工作,平时喜欢刷手机,脖子疼、肩膀疼。
王大妈,60岁,退休,昨天搬了一下沙发,腰疼、膝盖疼,走路就大腿胀痛。
医生分别两人检查了颈椎、腰椎和膝关节,又让他们分别拍摄了颈椎X光和腰椎、膝关节X光片。两人症状不一,疼痛部位不同,但是检查报告单上明晃晃写着一样的“诊断”:骨质增生。
陈先生问:“我这么年轻,怎么就骨质增生?”
王大妈问:“明明我又吃药、又贴药,这骨质增生怎么断不了根?”
疼都是因为骨刺?中国的语言形象生动,这“骨质增生”了,像一把匕首一样,扎到肉里,形成“骨刺”了,怎么能不疼?但这是个误解,疼痛的罪魁祸首还真不是骨质增生。而骨质增生,在正规医学书籍和文献报道里,是不存在的一个“病”。
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迈出的重大一步,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作为脊椎动物,我们的脊柱和关节不是为直立行走而生的,几百万年的进化没有改变太多这种不适应。
我们的关节和脊柱这些受力部位,由骨头和许多肌肉、韧带组成,关节、脊柱椎体的边缘部位是肌肉、韧带附着的主要部位,要承受很大的力量。我们的身体是无法承受韧带止点松动的严重后果——比如腰弯了、膝盖散了架。
为什么会骨质增生?常年的负重,关节、脊柱会出现磨损,还有骨里钙质流失,身体慢慢不堪负荷,累积的效应像火山一样喷涌而出——关节软骨磨损,关节软骨下骨质暴露出来了,活动时关节会疼痛;颈椎间盘、腰椎间盘里含水量不可逆转的下降,这两个衬垫的弹性逐渐降低,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内部的髓核突出,出现腰痛,并且神经受压,出现肩膀和腿放射性疼痛、手脚麻木。
在负重部位,骨质一开始会在韧带肌肉附着的地方,开始缓慢增加,最后形成了在X光片上,可以看见的“骨质增生”和“骨刺”。
这种身体自发的修复,是为了让可能“分崩离析”的关节、脊柱稳定下来。就像受伤骨折了,医生使用石膏固定,创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才能得到控制,疼痛会减轻。这阶段疼痛和骨刺无关。
陈先生之所以会脖子疼,就是颈椎曲度变直、椎间盘内压力增加、纤维环轻微损伤后椎间隙周围的炎症反应引起的。
失控的自我修复但是,过犹不及。这种自发修复没有什么规划。病因如果没被控制好,增生会继续在软骨破坏的地方进行,加重关节软骨的破坏,破坏关节间的缓冲组织如半月板;增生出现在脊柱椎体后方、椎间盘的后方,会造成椎管和神经根管进一步狭窄、加重神经的压迫,骨化让纤维环无法瘢痕愈合,椎间盘内残留的髓核,随时可能完全脱出。
另外,我们的关节和脊柱需要活动的,这些新生出来的赘生物却会造成阻碍。例如强直性脊柱炎这种极端的骨质增生,会导致关节和脊柱“融合”到僵硬,不能弯腰,不能抬头,不能走路。所以这种修复也不全都是积极的、有益的。
发展到了这一步,是“骨质增生”的晚期了,之前可能因为它的修复、缓解了的疼痛,会开始再次出现,反复发作,越来越重。王大妈的疼痛就是这样原因。
有骨刺,怎么保养?陈先生问:“那我怎么办呢?有没有办法治疗这骨质增生呢?身体其他没有发现的骨质增生,能不能早期预防呢?”
有的,除了药物缓解疼痛,陈先生还需要做“加法”和“减法”。
“加法”就是做锻炼。让我们的肌肉的锻炼有力量,它包绕的关节和脊柱才能稳定;而且人们骨内钙质流失会逐渐增加,除了药物改善,力量的刺激对骨量的改善是一个正性的,有利于钙质沉积、增加骨量。
陈先生适合做“燕子飞”和静力蹲。
“燕子飞”,俯卧在水平的床面上,双手环抱在背后,双下肢绷紧,同时抬起上半身和双下肢,可以感觉到背部和双大腿后侧肌肉的收紧,坚持5到0秒钟,放松,这算完成一组。每天最少早中晚,根据自己的耐受程度,做0至20个,增加腰背肌的力量。
静力蹲,最简单的办法,靠立在墙面,挺胸抬头,两腿分开与肩膀等宽,脚尖向前。缓慢下蹲,直到膝关节为90°,坚持40至60秒,再站起来。每次做5至20个算一组,最好一天做三组。锻炼了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的,对膝关节稳定非常有帮助。
“减法”就是:减轻体重,减去不良的生活态度,减去不正确的坐立行姿态。“病从口入”,这话一点都不假。如果忍不住大快朵颐,又不能做到吃进来的热量转化为汗水和肌肉,那么还是合理饮食,每顿七分饱就可以了。体重减轻有利于减轻膝、足跟、脚踝的磨损。
特别要说坐,坐要挺胸抬头。伏案时间超过一小时,最好就要抬头向上凝视,还要做挺腰动作。
骨质增生,能治吗?王大妈着急,问:“我这种骨质增生,还有的治吗?实在是太疼了!”
当然有办法,不过,她还得检查腰椎的核磁共振。这不是扩大检查,核磁共振能帮助医生看清关节间隙里的半月板、软骨有没有破损,是不是它们引起了关节疼痛、卡顿,它能发现椎间盘是不是突出了、是不是这些突出引起了颈腰痛、手脚麻。
医生进行手法的体格检查,没有发现膝关节积液、半月板卡顿,压痛也不是很明显,反而是大腿后侧放射痛明显,应该是神经受压迫的表现,病根在腰不在腿。核磁共振检查证实了腰椎间盘突出这一点,这已经需要通过手术来解决了。
针对关节和脊柱磨损、骨质增生的手术,是为了清理关节内炎症、破解的半月板、增生的滑膜、游离的关节软骨,清理突出压迫神经的椎间盘,复位脊柱的滑脱,缩短康复时间,尽快恢复生活自理,重返工作岗位。
王大妈比较畏惧手术,医生建议她:
可以先在疼痛科、康复科,进行镇痛、消除炎症、增强肌肉的保守治疗,如果保守治疗不能解决疼痛的问题,那还是需要接受正规的手术治疗。
王大妈明白了,这么多年保守治疗过来了,有些“零件”到了需要修理的地步了,还是决定住院手术了。最终手术很顺利,王大妈的疼痛明显缓解了。
防复发的“加减法”那出了院,她还需要注意什么呢?也是“加法”和“减法”。
“加法”,年龄较大的人,可以采用“五点式”支撑来锻炼脊柱肌肉,不让其他正在发展的脊柱骨质增生加重到不可收拾。
平卧在水平床面上,用自己的头、双肘尖部、双足掌作为五个支撑点,向上挺起腹部,高度不需要太高,背部抬离床面就可以了,坚持5秒钟,然后放松、把背部重新放在床面上。每天最少早中晚,根据自己的耐受程度,做0个,也可以增加腰背肌的力量。
王大妈的膝关节也在慢慢退化,膝关节也需要做“加法”:用一袋盐绑在小腿前面,坐在椅子上,椅子高度要保证可以让膝关节轻松地屈伸,然后慢慢伸直膝关节,抬起下肢,脚要抬离地面,保持膝关节伸直坚持大约0秒钟,再把脚放在地面上。每次做0到5个算一组,每天做三组,同样可以做到增加股四头肌力量的作用。
年纪大的人,“减法“就是,不要去强迫脊柱和关节去做事。
膝盖、脚踝疼,就不要想着多走路来锻炼,这会让它们损伤进一步加重,疼痛的时候需要静养、休息;不要长时间坐着,可以躺一躺、坐一坐,不得已做弯腰动作,甚至是抬重物的事情,不要独自逞强,尤其是经常有腰痛的人,身体已经发出信号——椎间盘早已不堪重负、行将破裂,弯腰抬重物极有可能导致椎间盘急性突出甚至脱出。王大妈的腰痛就是怕麻烦别人,结果给自己添了个大麻烦。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引起关节血供缺乏、加重关节内炎症对关节软骨的破坏。
经过“加减法”,陈先生和王大妈,都缓解了疼痛,并且很长时间没有复发。
所以,骨质增生不是可怕的病,它是为了适应人类进化的副产品,是为了我们更好直立行走进行的自我修复,我们的日常行为和锻炼可以延缓骨质增生的加重。
我们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