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读片技术1骨折的定义损伤机制及

骨折的定义、损伤机制及分类

人类对骨折的认识始于公元前1l世纪,对于骨折的积极治疗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于骨折的认识不断加深,对于骨折的定义也有许多不同的表达,例如: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

·骨与软骨由于外力的作用失去其完整性,称之为骨折;

·骨质连续性离断,称为骨折;

·骨的完整性、连续性发生部分或完全断裂者,称为骨折;

·由于一定强度的外力作用,致使骨质的完整性部分或完全断裂,称为骨折,此时常伴有软组织损伤;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称为骨折;

·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

1.外力作用

(1)直接暴力:外来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发生骨折,例如枪伤、轧伤、机器绞伤、打伤所引起的骨折。此类骨折多为横断骨折(图1-1)或粉碎骨折(图1-2)。

(2)间接暴力: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扭转作用,使远离暴力的部位发生骨折。此类骨折多为斜形骨折(图1-3)或螺旋形骨折(图1-4)。

图1-1横断骨折

右前臂正位:右尺骨横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长轴垂直

图1-2粉碎骨折

左上臂正位:左肱骨中段粉碎骨折,碟形骨片向外侧分离

图1-3斜形骨折

左上臂正位:左肱骨下段骨折,骨折线与骨干长轴成锐角

图1-4螺旋骨折

右小腿正位:右胫骨下段骨折,骨折线不在一个平面上,呈螺旋形

(3)肌肉牵拉力:肌肉急剧而不协调的收缩可将肌肉附着处的骨质拉断,称为撕脱骨折。例如股四头肌猛烈收缩,可发生髌骨的横断骨折(图1-5),腓骨短肌的猛烈收缩造成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等。

(4)积累应力:长期反复的直接或间接轻微暴力集中作用于骨骼的某一点,可造成该处骨折,称为疲劳骨折(图1-6)。例如长途行军可造成第二跖骨颈或腓骨下端骨折。

图1-5撕脱骨折

右膝关节侧位:右髌骨下极因股四头肌强力牵拉而致撕脱骨折

图1-6疲劳骨折

A.左胫腓骨正侧位:左胫骨上段内后侧可见层状骨膜增生,髓腔有横形致密线;B.右胫骨上段CT冠状位MPR重建图像、C.矢状位MPR重建图像:右胫骨内后缘骨皮质不连续,可见少量骨痂生成,骨折线边缘不规则硬化;D.左膝关节冠状位T1WI、E.T2WI:左胫骨上端横形不规则骨折线呈低信号,周围骨髓水肿呈长T1长T2信号

2.病理因素因全身性或骨骼本身的病变,如骨质疏松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脆骨病、骨软化症、佝偻病、石骨症等,正常或生理性肌肉活动作用于矿物质减少或弹性抵抗力减弱的骨骼所致的骨折称为衰竭骨折(图1-7)。

骨肿瘤、骨结核、骨髓炎等,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骨质遭到严重破坏时,轻微暴力即可造成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图1-8)。

图1-7衰竭骨折

右胫腓骨正侧位:成骨不全致胫腓骨骨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及多发骨折,另外可见胫骨骨干生长障碍线

图1-8病理性骨折

右股骨干正侧位:右股骨上端骨纤维结构不良引起病理性骨折

骨折的分类方法众多,现简单介绍如下:

1.根据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分

(1)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的皮肤和粘膜完整,骨折端与外界不相通(图1-9)。

(2)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图1-10)。如耻骨骨折造成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肠破裂等均属于开放骨折。

图1-9闭合骨折

右小腿正位:右胫骨下段骨折,骨折处皮肤完整,与外界不相通

图1-10开放骨折

左手正斜位:左手多发骨折及脱位,骨折端与外界相通,拇侧骨及软组织可见缺损(白箭)

2.根据骨折的损伤程度分

(1)不完全骨折: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骨折无明显移位(图1-11)。

(2)完全骨折:骨的连续性完全中断,骨折多发生移位。

⒊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

(1)横断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

(2)斜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线呈锐角。

(3)螺旋骨折:骨折线呈螺旋形。

(4)粉碎骨折:骨碎裂成3块以上,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形或“Y”形骨折。

(5)嵌插骨折:骨折端互相嵌入,多发生在长管状骨干骺端松质骨与皮质骨交界处(图1-12)。

(6)压缩骨折:松质骨受压力而变形,如椎体和跟骨(图1-13)。

(7)裂纹骨折:骨折间隙呈裂缝或线状,骨折无移位,常见于颅骨、肩胛骨等(图1-14)。

(8)凹陷骨折:骨折处内陷,多发生于头颅骨及颜面骨(图1-15)。

(9)骨骺分离:发生在骺生长板部位,骨骺与骨干分离,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

(10)青枝骨折: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皱褶或破裂,骨折处有成角或弯曲畸形,后者又称弓形弯曲,多见于儿童(图1-16)。

(11)潜伏骨折:又称隐伏骨折(Occultfracture),是指发育中的骨小梁或一次、二次骨化中心的显微骨折。新鲜损伤X线片往往不能判断,仅表现为损伤局部的限局性透光区,MRI检查有助于这种损伤的早期发现。

图1-11不完全骨折

右腕关节正侧位:桡骨远端桡掌侧骨皮质折皱、断裂,尺背侧骨皮质正常

图1-12嵌插骨折

左腕关节前后位: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断端嵌顿约7mm

图1-13压缩骨折

腰椎侧位:L1压缩骨折,椎体前缘变扁呈楔形,脊柱局部后突畸形

图1-14裂纹骨折

左前臂正位:桡骨骨膜下骨折,断端无移位

图1-15凹陷骨折

头颅切线位:右侧颅顶骨骨折,内外板均内陷

图1-16青枝骨折

左肩关节正位:左肱骨外科颈部分骨小梁断裂,骨皮质皱褶

4.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分

(1)稳定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经复位外固定后不易再发生移位者,如裂纹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压缩骨折、横形骨折等。

(2)不稳定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再发生移位者,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多段骨折、粉碎骨折等。

5.按骨折后时间分

(1)新鲜骨折:骨折端的血肿未完全吸收,尚未形成纤维骨痂包裹者,称为新鲜骨折。一般在伤后1~2周内的骨干骨折属于此类,但对于愈合较慢的股骨颈、腕舟骨骨折,伤后3周内亦属于新鲜骨折。

(2)陈旧骨折:骨折断端已有纤维组织或骨痂包裹者称为陈旧骨折,多属伤后2~3周后的骨折。

6.Winqust(年)粉碎骨折分型法

I型:粉碎骨折,骨折端仅有一小的骨折片分离,骨折端截面周径基本完整,骨折复位后能保持骨的长度不变(图1-17)。

图1-17粉碎骨折WinqustI型

Ⅱ型:粉碎骨折,骨折端有一大的蝶形骨折片,但两骨折端皮质骨周径至少有50%的完整性接触,骨折复位后允许保持骨的长度和控制旋转(图1-18)。

图1-18粉碎骨折WinqustⅡ型

Ⅲ型:粉碎骨折,骨折端有一大的蝶形骨折片,超过骨折端横截面周径的50%,骨折复位后不能保持骨的长度或不能控制骨折的旋转,或二者兼有(图1-19)。

图1-19粉碎骨折WinqustⅢ型

Ⅳ型:严重粉碎骨折,在骨折平面两折端皮质骨完全丧失接触,不能保持骨的原有长度(图1-20)。

图1-20粉碎骨折WinqustⅣ型

参考文献

1.曹来宾主编.实用骨关节影像诊断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荣独山主编.X线诊断学.第三册.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6

3.王云钊,兰宝森主编.骨关节影像学.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

4.王云钊,李果珍主编.骨关节创伤X线诊断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5.吴恩惠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徐爱德主编.骨关节疾病影像学图鉴.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

7.黎鳌主编.现代创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8.谭远超主编.特色骨伤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

9.张春才,苏家灿,张力成,禹宝庆主译.矫形外科影像学精要.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6

10.姚太顺,孟宪杰主编.踝关节外科.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9

11.于兹喜主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2.江浩主编.骨与关节MRI.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3.郑思竞主编.人体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4.郭世绂.临床骨科解剖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5.刘子君主编.骨关节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6.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第二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7.徐德永主编.实用体质骨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8.李景学,孙鼎元主编.骨与关节X线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李铁一主编.儿科X线诊断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孙玺等.永寿大骨节病科学考察文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1.荣国威,王承武主编.骨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

22.BloemJL,StartorisDJed.MRIandCToftheMusculoskeletalSystem.Atext-Atlas.Williams.Wilkins,Baltimore,

22.崔建岭等.椎间盘炎43例分析.临床放射学杂志,.15:

23.高儒林.50例脊柱结核CT及X线平片表现分析.临床放射学杂志,.14(增刊):78

24.吴振华等.脊柱结核MRI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30:

25.曹来宾等.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诊断(附例X线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25:

26.吴振华等.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26:

27.吴春江等.髌骨软化症的MRI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31:~

28.曹来宾.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恶变.中华放射学杂志,.25:~

29.徐德永等.软骨肉瘤例临床X线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23:

30.许建荣等.骨肉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对照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34(4):~

31.徐德永.Ewing肉瘤75例分析.临床放射学杂志,.17:39

32.丁建平等.92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X线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30:

33.胡清潭.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两例报告.中华放射学杂志,.7:

34.惠萍等.幼年强直性脊柱炎临床X线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28:

35.余卫等.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骨质侵蚀改变的CT检查.中华放射学杂志,.26:

36.姜兆侯,姜照帆.体质性骨病的临床X线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8:78

37.曹来宾等.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诊断(附例临床X线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6:25

38.姜兆侯.血友病性关节病.临床放射学杂志,.10:

39.徐爱德,徐文坚,刘吉华主编.骨关节CT和MRI诊断学.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骨伤科读片技术》是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谭远超。本书主要以X线、CT、MRI的实片为主,采用看图说话的形式,重点介绍骨与关节创伤及骨骼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技术要点。

图书目录内容简介

《骨伤科读片技术》为《实用骨伤科系列丛书》之一,是以实际工作经验为基础,结合国外、国内骨伤科影像学领域中的最新进展编写而完成的。全书13章,16万字,幅图片。书中特别精选了同一疾病的不同亚型、不同发病部位和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的照片,以使读者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熟练掌握这些疾病的检查及诊断方法。

第一章骨和关节损伤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上肢骨和关节损伤

第三节胸部损伤

第四节脊柱损伤

第五节盆骨损伤

第六节下肢骨和关节损伤

第七节颅面骨损伤

第二章骨和关节发育畸形

第一节 上肢畸形

第二节 下肢畸形

第三节 躯干及骨盆畸形

第四节 头颅畸形

第三章骨和关节发育障碍

第一节 软骨发育不全

第二节 干骺端软骨发育异常

第三节 对称性长骨扩展症

第四节 脊柱骨骺发育不良

第五节 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

第六节 周围骨发育障碍

第七节 成骨不全

第八节 石骨症

第九节 骨斑点症

第十节 第纹状骨症

第十一节 蜡油骨病

第四章黏多糖病

第五章骨软骨缺血坏死

第六章骨和关节化脓性感染

第七章骨和关节结核

第八章关节病变

第九章营养代谢性骨病及内分泌性骨疾病

第十章地方病

第十一章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第十二章脊柱病变

第十三章软组织疾患

本文由相关编辑老师授权提供!感谢老师们的支持!!

~~~~~~~~~~~~~~~~~~~~~~~~~~~~~~~~~~~~~~~~~~~~~~~~~~~~~~~~~~~~~~~~~~~~~~

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您的需求,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免责申明

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自网友及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如有任何建议请加小编dian)

觉得好看点个再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wulx.com/jzjhb/55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