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用胡子扎小宝宝逗着玩,是不是很温馨呢

很多妈妈会抱怨孩子的爹不和宝宝互动玩耍,所以当看到爸爸抱着宝宝,一边用胡子扎宝宝闹着玩,一边听到宝宝嘎嘎叫的时候,就觉得这种场面很温馨.......爸爸能经常和宝宝亲近、逗乐,当然是家庭中温馨的时光之一,但有些亲近的行为并不恰当,如用胡子扎宝宝,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隐形的伤害。因为有专业的研究单位,收集了多位男子的胡须,并用色谱仪对其分析。结果发现:上面存有数十种有害物质,如苯、甲苯、氢硫化物、丙酮、氨等。专家表示,胡须具有吸附有害物质的特性,加上表皮油脂分泌较多,用清水较难洗去,更容易沾染灰尘和微生物。对抽烟的人来说,烟雾中含有的致癌物质,会在胡须上停留。此外,汽车尾气排放出的铅也易被胡须吸附。这些有害物质均有可能被吸入体内,危害人体健康。当一些蓄胡须的爸爸用胡子扎宝宝的时候,可能将病菌转移到宝宝柔嫩的面部,引发某些疾病。研究人员因此也提醒男性,家里有小宝宝尽量不要留太长的胡须哦。除了,以上爸爸们的一些行为要注意外,还有一些和宝宝的亲昵行为也是要终止的.......

这些情况下不要亲吻孩子!

1、有疱疹症状时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可表现为复发性口唇疱疹、皮肤疱疹、急性疱疹性口龈炎和急性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等。特别在口唇已有疱疹的情况时,绝对不能亲吻宝宝!值得提醒的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十分普遍,有些感染者并没有症状,是无症状排病毒者,是隐蔽的危险分子,他们亲吻宝宝的话,宝宝同样会被感染。尤其是新生儿、婴幼儿的免疫功能不健全,是易感儿,一旦感染常表现全身症状,还可能发生疱疹性脑炎,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2、感冒时即使普通感冒也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更不要说流感了。这些病毒多寄生在鼻咽上呼吸道黏膜中,极易通过亲吻传播。父母有鼻塞、流涕、喷嚏、畏寒或发热等感冒症状时,一定不要再亲吻宝宝了,最好离孩子远点!3、患有口腔疾病父母若患有口腔疾病,如龋齿、牙龈炎,口腔潜藏着大量细菌和病毒微生物,与宝宝亲吻时,它们乘机潜入孩子口腔及体内,给孩子的健康带来隐患。4、化妆之后孕妇不要用低廉化妆品已众所周知,因为低廉化妆品中的添加剂、防腐剂等化学成分对胎儿有毒害作用,特别是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那么,这些化学成分对婴幼儿有害吗?尽管婴儿比胎儿发育成熟了很多,但发育尚未完善,尤其是神经系统。5、吸烟吸烟者的呼吸道、口腔中总有尼古丁、烟焦油、氢氰酸、一氧化碳、丙烯醛和一氧化氮等有毒物质的残留。婴幼儿对这些物质非常敏感,容易诱发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等。所以,无论妈妈还是爸爸吸烟,都不要跟孩子亲吻。6、腹泻、肠道感染者宝宝胃肠道生理功能和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健全,无论细菌、病毒侵犯胃肠道,最易造成感染,其中多半是轮状病毒感染。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11亿-1.35亿例轮状病毒腹泻,导致65万名婴儿死亡。在我国,每年也约有万名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可经口传播,有腹泻等症状的父母,别再亲吻宝宝。7、其他传染性疾病好多传染病隐蔽性很强,甚至本人都不知道自己有病,但却具有传染性。比如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咳痰飞沫中有大量结核菌排出,可他自己不知,还跟宝宝亲吻,会有什么结果可想而知。再有EB病毒,主要感染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调查发现,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抗体阳性率达90%,原因与不良喂食习惯以及父母亲吻有密切关系。还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的人会有胃胀、胃痛、食欲下降、口臭、胃炎、溃疡病等病症,但也有不少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却没有症状。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唾液传播。有些一两岁的婴幼儿就患有胃炎,多半是因为家长喜欢用嘴尝试食物的温度后再喂给孩子所致,亲吻宝宝也可能是传播方式之一。此外,孩子要有自己的碗筷食具,并经常消毒。除了亲吻宝宝带来的伤害外,生活中还有一些行为会给宝宝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来看看都有哪些。

生活中伤害宝宝眼睛的行为有哪些?

1.玩偶挂在孩子面前很多家长为了吸引孩子注意力,安抚孩子情绪,会选择在婴儿床上挂一个小玩偶或是床铃等小物件。一方面安抚情绪,另外一方面还能锻炼孩子视觉能力。但是有很多家长掌握不住合适的距离通常情况下都觉得既然孩子喜欢,那就放的离他近点。实际上玩偶距离孩子眼睛过近,就有可能会对孩子的视觉发育产生消极作用,影响孩子眼部协调能力。家长想要放置玩偶,建议放置在距离孩子40厘米以上的位置,并且要经常变换玩偶的位置,避免孩子经常盯着一个地方,影响眼部肌肉发育。2.洗澡时打开浴霸现在正值寒冬,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会选择打开浴霸取暖。室内温度变得暖洋洋,确实更加适合为孩子洗澡,但是还有一点却经常被家长忽视。那就是浴霸的灯光,孩子本身就充满好奇心,尤其是发光发热的东西,他们会不自觉地盯着看。这种情况下,浴霸强光当中的蓝光就会对孩子的视力情况造成伤害。浴霸光线当中的蓝光对于宝宝而言,由于晶状体尚在发育所以对蓝光格外敏感,也容易被伤害。家长为孩子洗澡之前如果室内温度过低,那么建议事先将浴霸打开预热,等室温上升到合适温度的时候,再关掉浴霸为孩子洗澡,这样就能够避免孩子的眼睛受到伤害。3.小夜灯为孩子营造温馨气氛经常会看到购物网站上关于小夜灯的描述,什么“为孩子打造温馨环境”、“让孩子不再惧怕黑暗”、“赋予孩子勇气”等等。在新手妈妈眼里,小夜灯也可以说得上是孩子必备用品之一了,实际上,小夜灯反而有可能增加以后孩子患近视的可能性。孩子夜晚睡眠的时候双眼往往并非完全闭合,如果长期有光线照射眼睛,那么势必会对孩子的视力发育造成一定影响。如果孩子房间实在是过于昏暗甚至于“伸手不见五指”,或者是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那么家长可以挑选一盏光线柔和瓦数较低的夜灯放置在低于孩子床面,不会影响到孩子眼睛的位置上。

哪些行为可能会伤害宝宝的听力?

1、给宝宝掏耳朵切忌用不清洁的毛线针、发卡等在孩子的耳朵里盲目地掏。否则由于不熟悉耳朵的解剖结构,看不清耳内组织,很容易将耳道深处的鼓膜刺破,引起中耳腔感染,甚至造成鼓膜大穿孔,影响孩子的听力。2、生活中的噪音别给宝宝玩声音很大的发声玩具,这样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不利的影响。此外,也应让婴儿远离娱乐或者放爆竹等超高分贝的场所。3、用力擤鼻当孩子得了感冒或鼻炎时,鼻腔内会有很多分泌物(即鼻涕),有的家长会拿纸巾帮孩子擤鼻涕,但在擤鼻涕时,他们常常会将宝宝的鼻子捏得过紧,这样不但容易损伤鼻粘膜,还可能损伤耳道,引起中耳炎。因为人的耳、鼻、咽、喉各器官是通过咽鼓管连通的,咽鼓管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引导鼻咽部气体进入鼓室。平常咽鼓管都是闭合的,当我们吞咽或打哈欠的时候,它就会张开,以维持鼓膜两侧压力的平衡,从而保证鼓膜的正常振动。当我们过分用力擤鼻涕时,空气会通过咽鼓管流向中耳腔,从而出现耳鸣、耳闷等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脓性鼻涕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腔,进而引发中耳炎。4、强行灌药孩子们对吃药大多都很抗拒,看到孩子不肯喝药,有的家长便捏着孩子的鼻子强灌下去,或者在孩子哭闹很厉害时仍然强行灌药,其实这些做法都是非常不安全的。如果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强行灌药,不仅容易使宝宝将药物误吸入气管而造成呛咳,甚至引起窒息,而且还可能使咽部的液体通过咽鼓管流向中耳腔,进而引发中耳炎。5、喂奶姿势不当有的家长在喂奶时为了图方便,把宝宝平放着喂,或喂奶的时候喂得过多、过急,小宝宝会因为来不及吞咽而呛咳,这样很容易使奶水从咽部逆流入中耳而导致急性中耳炎。6、捂住嘴强忍着打喷嚏有些家长觉得打喷嚏是个不雅的行为,于是教育孩子在打喷嚏时一定要捂着嘴,以便使喷嚏的声音可以减小一些,但这样也可能使耳朵受伤。打喷嚏本来是鼻子对外界刺激所作的一种本能反射,如果强行捂住,容易使打喷嚏时咽部增高的压力无处释放,这股压力可冲击咽鼓管,甚至伤及鼓膜,引起鼓膜穿孔。如果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捂着嘴打喷嚏,还可能让病菌从咽部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鼓室,从而引起急性中耳炎甚至鼓膜穿孔。

哪些行为会伤害宝宝脊椎?

1、姿势不正确的竖抱美国儿科学会、美国新生儿护理协会都强调:任何月龄的宝宝都可以竖抱,但是一定要确保他们的头、颈椎、脊椎在同一垂直水平线上。宝宝平躺时,头部要被稳稳托住;处于竖直姿势时,头部和颈部都要托稳。无论横抱还是竖抱,只要宝宝头部和胸部有足够的支撑,姿势就是对的,竖抱也是不会损伤脊椎的。但是当我们没有使用正确方式竖抱着宝宝时,宝宝的头部重量全部压在颈椎上,容易造成颈椎损伤,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育。2、抱不离手很多家长为了宝宝容易入手,常常会采用抱睡。其实抱睡,除了影响孩子进入深度睡眠,更严重的是,抱睡时宝宝身体脊柱处于弯曲状态,长期如此,给宝宝养成依赖性后难以矫正,也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发育。3、长时间坐婴儿车妈妈们带着宝宝外出,因为抱不动,总喜欢让宝宝坐在婴儿车里。这样虽然省了不少力气,但是芽芽妈不建议长时间让宝宝坐在里面。因为宝宝的背部肌肉还缺乏力量,可能支撑不了多久就会坐歪了,这样反而给脊柱带来更大的压力,不正确的坐姿也会让宝宝出现驼背的现象。4、使用过于柔软的床垫为了更好地保护孩子,宝妈会选择舒适柔软的床垫给宝宝睡。这类床垫可能会让宝宝感觉更加舒服,但是事实上对脊椎来说并不太好,因为柔软的床垫承受不住孩子的重量会下陷,这样时间久了可能会导致宝宝脊椎出现弯曲过度,宝妈们要尽快换掉柔软的床垫哦!5、换尿布湿在给宝宝换尿不湿时,妈妈会把他的双腿提起来,这时候妈妈一定要十分小心,不然很容易拉伤宝宝的脊椎,还要注意双腿不要提的过高,那样虽然换尿不湿比较方便,对宝宝的身体却会产生伤害,让宝宝的腿抬起45度就好了。6、把屎把尿小宝宝的脊椎与髋关节都还未完全成熟,再加上我们没办法准确得知宝宝排尿、排便的时间,经常要多次把屎把尿才能拉一次。这样的话,非常容易造成移位或者是弄伤,对宝宝的身体发育没有好处。

其它的这些行为也会伤害到宝宝

用力摇晃哄睡一般情况下,我们通过轻微摇晃安抚宝宝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能用力地前后摇晃,比如下图所示这样。而且,像下图这种逗弄宝宝的方式,我们也是不建议的。危害宝宝的大脑由于发育尚未成熟,如果受到摇晃的力度或幅度过大,可能会出现脑组织与颅骨发生碰撞受到损伤,或者脑神经纤维受损等情况,也就是传说中的“婴儿摇晃综合征”。拽着宝宝胳膊玩大家可能经常会看到父母一人一边,拽着宝宝的胳膊玩“荡秋千”的游戏,但你可能不知道这种看似轻松好玩儿的小游戏,却潜藏着风险。危害相较于成人,宝宝关节处的韧带,更加松弛、薄弱,加之桡骨小头发育不完整,当宝宝的胳膊承受稍大的外力牵拉时,桡骨就很可能从韧带中脱离出来,导致脱臼。过早扶站不少家长在宝宝的身体还未准备好的时候,就架着宝宝的胳膊学站,或是让宝宝在成人的腿上站立甚至蹦跳,实际上这种做法我们是不建议的。危害在宝宝的腰腿部骨骼发育和肌肉力量尚未做好准备时,家长靠外力让宝宝学站,可能会因为下肢压力过大,让髋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的骨骼发育出现问题,导致宝宝出现O型腿或X型腿等。正确做法顺应宝宝的生长规律,让宝宝依照自己的意愿,学习站立。不建议架着宝宝的腋下,让宝宝在大人腿上学站甚至蹦跳。通常大部分宝宝会在10~12个月之间学会独自站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在尊重宝宝意愿的情况下,提供适当的引导,但绝不要强迫或代替宝宝去完成。看到这儿,大家可能会担心,上述这些行为好多我都做过,我是不是在无意之间伤害了宝宝,宝宝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大家别担心,也毋须自责,因为这些事情会给宝宝造成伤害,大多发生率较低,不是做了就一定有伤害。之所以提出这些,是想父母们多留意生活中会给孩子造成伤害的行为,并杜绝这些行为。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健健康康的长大,父母们在毫无保留的爱孩子的同时,给予孩子更多的保护与







































白癜风怎样治疗
白癜风是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wulx.com/jhhf/4663.html